智能手机和 PC 需要更多内存,人工智能需要新的数据中心:像三星这样的制造商几乎跟不上产能,却也利用这一局势为己所用。那么,这对终端用户意味着什么?

在经济学领域,“猪周期”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:首先,有限的供给遇上高需求,导致价格上涨;如果生产商随之扩大产能,关系就会反转,供给过剩,价格下跌,周期便再次开始。而这种规律并不仅限于生猪。
在电脑硬件领域,尤其是内存市场,也能观察到类似的发展。过去几年,内存和数据存储价格一路走低。然而,人工智能的兴起和相应新建的数据中心自 2023 年以来推动了内存芯片价格上涨。
三星内存涨价最高达 30%
三星是最后一家宣布新一轮涨价的主要内存厂商。该公司通知合作伙伴称,LPDDR4X、LPDDR5 和 LPDDR5X 芯片在第四季度将上涨 15% 至 30%。
其他类型的内存芯片也将变得更贵。NAND 存储类的移动内存产品(如多媒体卡 eMMC、通用闪存 UFS)未来也将上涨 5% 到 10%,据《New Daily》报道。此前,主要竞争对手已经调整过价格。例如 SanDisk 未来 NAND 闪存芯片将涨价约 10%,而美光部分关键产品的涨幅则在 20% 至 30% 之间。
替代际更替与需求增长叠加
这次涨价背后是一系列因素的叠加,可谓“完美风暴”。第四季度通常是销售旺季,临近圣诞节,消费者支出意愿强烈,而消费电子产品一直是圣诞树下的热门礼物,厂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。
与此同时,DDR4 代际正在退出市场。但由于需求持续高涨,至少在三星,生产线仍被 DDR4(X) 占据的时间比原计划更长。自 2014 年推出的 (LP)DDR4(X) 原计划在 6 月停产,但 7 月需求猛增 50%,甚至价格一度高于 DDR5。结果,三星决定将停产时间推迟到年底,届时才会腾出更多产能用于 DDR5 和配套产线改造。
人工智能推高内存需求
人工智能趋势同样助推了内存需求。现代智能手机、笔记本和被宣传为“AI PC”的桌面电脑,其处理器内置的神经处理单元(NPU)需要大量内存来快速响应指令,尤其是在生成图片或视频时。因此,如今中端智能手机普遍已标配 8GB 内存。智能手机存储容量也在不断提升,谷歌和三星的旗舰机型最高已支持 1TB 存储,而最新的 iPhone 17 Pro Max 甚至可选 2TB。
人工智能所需的数据中心同样推高了对内存的需求,不仅是用于 AI 处理器的 RAM 或高带宽内存,服务器本身也需要高速存储来及时处理请求。因此,数据中心运营商越来越多地选择 SSD,而不再依赖传统机械硬盘。
现在买还是等一等?
导致此次价格调整的因素之多,让人担心这不仅仅是季节性上涨。事实上,明年需求依然会保持高位。据报道,美国花旗集团预测 DRAM 将出现最高 1.8% 的缺口,NAND 闪存缺口则可能达到 4%。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甚至预计 NAND 芯片缺口会达到 8%。
不过,这次涨价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有限,尤其是在移动设备领域。一颗内存模组的成本在 15 至 16 美元之间,智能手机的 8GB 内存成本仅约 4 美元多一点。由于厂商在存储升级上的加价通常远高于成本,用户几乎感觉不到这部分涨幅。情况不同的是,如果你近期打算购买新的 PC、笔记本或 NAS 的内存条或存储设备,本月最后几天“抄底”可能还能省下一点钱。